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,欧美精品中文字幕在线吗,国产精品免费观看a∨片,亚洲无码精品精品

<ruby id="ay1ne"><table id="ay1ne"><table id="ay1ne"></table></table></ruby><b id="ay1ne"></b>
    <source id="ay1ne"><menu id="ay1ne"><object id="ay1ne"></object></menu></source>
    1. <b id="ay1ne"></b>

      <video id="ay1ne"><mark id="ay1ne"></mark></video>
      1. <rp id="ay1ne"><menu id="ay1ne"></menu></rp>
      1. 您的位置:首頁 > 考古發(fā)現

        發(fā)現龍山文化熏爐

        中藝網 發(fā)布時間: 2009-08-24





        民國 粉彩開光嬰戲圖賞瓶 估價:50000元

          己丑仲夏,驕陽似火,我來到山東章丘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考察。城子崖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存,是第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家發(fā)現、發(fā)掘和出版考古報告的古遺址。

          龍山文化是中華文明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化,它是繼承大汶口文化而發(fā)展起來的,主要分布在黃河下游地區(qū),存在于距今4900年至4100年前。其最令世人矚目的是,1928年我國考古學家吳金鼎在此處發(fā)現史前文化的遺存。在1930年至1931年間,中央研究院以李濟為首的考古專家在此進行了兩次考古發(fā)掘,總揭露面積 15648平方米,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蚌器等文物。蛋殼陶高柄杯尤其讓人稱奇,它“黑如漆,亮如鏡,薄如紙,掂之飄忽若無,敲之錚錚有聲”,至今無法仿制,被世界各國專家鑒定為“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”。當時出土的部分精品現藏于臺北故宮。

          考古學家對所出土的陶器進行鑒定研究后認為,龍山文化陶器胎質堅實,光潔發(fā)亮,顏色多為黑色和灰黑色;在制法上,有了很大的進步,它完全不同于代表仰韶文化的紅陶和彩陶,普遍使用輪制技術,器壁厚薄十分均勻,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的源泉之一。

          遺址博物館建在濟青路北,為土堡式建筑,系仿照原始社會土城之建筑風格。周谷城先生題寫的“城子崖遺址博物館”8個大字蒼勁有力,在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。我與周谷老有過交往,他的長孫周紀平還是我的朋友,故見周谷老的題字格外親切。在城子崖遺址博物館館長田繼寶的陪同下,我參觀展廳。各具形態(tài)的陶釜、陶鬶、圈足碗、杯子、磨盤、棒,造型獨特,質樸典雅,古韻猶存。

          有一個標明“陶罐”的器物吸引了我的眼光,如此精美、細膩、規(guī)整,我在那里佇立許久?!疤展蕖蓖w磨光,腹部有兩條線狀弦紋,緊靠下弦紋凸起一圈弧形裝飾條。最為獨特的是其肩部平行分布一圈小孔,孔徑為0.2厘米 ,殘存16個,根據小孔分布的規(guī)律應為20個左右。陶罐高約9.5厘米,口沿直徑約8.5厘米,“子母口沿”高出1厘米左右,應有器蓋與之相配。腹徑約11.8厘米,肩部直徑約11厘米,底部直徑約7.5厘米,壁厚約0.5厘米。陶罐殘存一對足,足高約0.6厘米,兩單足間隔1厘米, 相對成半圓狀,合成一足,按此設計,此器應該是六單足,然后兩單足合成一足,形成三足鼎立之勢,這在工藝制作上難度非常大,稍有不當,六單足就會高低不平。

          陶罐是貯藏食品之器,無需打洞,而且,以當時的工藝技術,要在陶器上打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。由此,我猜想這器物應該不是普通的陶罐,而極有可能是龍山文化香熏爐。我寫作《日照香爐》一書時,對香爐的起源作過研究,也見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熏爐。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身旁的田繼寶館長,他聽后非常興奮,激動地說:“你的想法很有道理,‘陶罐’身上打洞應該是出于實際使用的需要,據此把它認定為香熏爐,也是符合邏輯推理的?!展蕖鐾恋攸c就在旁邊的城子崖遺址,屬龍山文化,距今約4500年左右?!睙崆榈奶锢^寶館長為表示慎重,還專門開啟展柜,親自拍攝照片,為能讓讀者看清其面貌(見右圖)。

          對古老器物作判斷,不可貿然下結論,更不能草率從事。當年我向上海博物館老館長汪慶正請教學問,他問我最多的一句話,就是“你的證據在哪里”,尋找能夠說服自己和讀者的證據。究竟是陶罐還是香熏爐?我隨即趕往山東大學,與考古系教授、龍山文化研究權威劉鳳君先生商討,他認為這是有意義和有說服力的發(fā)現?;販螅伊⒓慈ル姳本?,向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蘋芳研究員求證,他詳細詢問了器物的型制等,特別問器物的口沿是否微微凸起,有沒有俗稱“子母口沿”。徐蘋芳是一位非常嚴謹的學者,他也作出了積極肯定的答復,認為初步可以確認為早期的熏爐,這讓我倍受鼓舞。爾后,我又將自己的發(fā)現向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朱伯謙研究員匯報,他聽了很興奮,說這件事情很重要,它可以判斷龍山文化先民生活的品質,你盡快將文章寫出來,幫助大家進一步認識博大精深的龍山文化。

          龍山文化香熏爐的發(fā)現,將熏爐的歷史前推1500年,這具有重要意義。香熏同碗瓢等普通生活之具,有著本質的不同,它反映了先民的精神生活,顯示了先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情趣。古代爐具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:焚香是官場活動的基本禮數;敬神祭祖,千古沿用;改善生活環(huán)境,除臭去味,使人輕松愉快,還可提神醒腦。當時香草遍及中華大地,在《詩經》里有許多芳草的記載,氣候溫暖的山東燃煙原料自然不會缺乏。據考證西周先民用升煙以祭天,稱作“煙”或“煙祀”。煙霧繚繞,冉冉上升,香氣飄向蒼穹,祈求神靈護佑。以香煙祭神,就是后世所謂“燒香”之來歷。漢武帝對中國香事的發(fā)展有重要貢獻。武帝為求長生,是神就敬,產自西域的真正的“香料”隨著漢家軍而傳入了中國,此乃后話。

          藏友元浩兄告訴我,張明華先生有文介紹上海福泉山考古發(fā)現良渚文化時期的竹節(jié)紋帶蓋的陶熏爐。良渚文化與龍山文化是同時期的,都是大中華的主流文化,這就更有趣了,南北呼應,相得益彰。

          站在龍山文化遺址的城子崖古城墻上,城垣夯層規(guī)整,夯土堅實,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工筑城的痕跡。一種文化,見證一段文明史。龍山先民的高超智慧、精巧手藝和創(chuàng)造激情,令今人驚詫不已。龍山考察的意外收獲,讓我不虛此行。

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
        注:凡注明“中藝網”字樣的視頻、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,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“中藝網”水印,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“中藝網”,否則本網站將依據《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!
        相關資訊:
       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
        關于我們 | 本網動態(tài) | 專家顧問 | 藝術顧問 | 代理合作 | 廣告服務 | 友情鏈接 | 聯系方式
        Copyright © 1998-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
       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: 粵B2-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: 400-156-8187